.jpg)
2025年5月12日,《四川日報》廉潔四川·要聞版刊發《持續擦亮“510”品牌 讓廉潔文化建設一直“冒熱氣”》。
“廉課育新人”廉潔思政課大賽已征集到來自100所高校的500余件作品,“廉話萬家傳”家庭家教家風隨手拍活動已征集到省內外短視頻作品400余件……目前,四川省第四屆“510(我要廉)”廉潔文化宣傳月活動第一階段活動正在如火如荼進行。
自2022年起,四川省“510(我要廉)”廉潔文化宣傳月活動[以下簡稱“510(我要廉)”活動]已連續舉辦四屆。4年來,全省紀檢監察機關準確把握新時代廉潔文化建設的深刻內涵和實踐要求,以舉辦“510(我要廉)”活動為契機,集中推出一批冒熱氣、接地氣、抵人心的廉潔文化建設成果,并采用干部群眾喜聞樂見的方式呈現,不斷培塑崇廉拒腐的良好風尚。

4月30日,“廉動政能量”政法系統清廉故事演講比賽省級單位賽區預賽舉行。(四川高院供圖)
挖掘資源 在潛移默化中接受廉潔文化熏陶
剛剛過去的“五一”假期,甘孜州瀘定縣再次迎來旅游高峰。當地依托紅軍“飛奪瀘定橋”的壯舉,整合全縣紅色景觀,精心開發了一條廉潔教育路線,將紅色資源轉化為生動教材,讓人們在欣賞美景、重溫歷史的同時,接受廉潔文化的熏陶。
作為紅色資源大省,四川革命文化場景眾多,類型豐富,分布廣泛。在推進新時代廉潔文化建設過程中,四川把弘揚黨的光榮傳統和優良作風放在突出位置,不斷做實黨員干部理想信念教育,從思想上正本清源、固本培元,始終保持清廉政治本色。
巴中市平昌縣以劉伯堅紀念館為核心,打造了中國工農紅軍石刻標語園、紅色文化長廊、軍民魚水情雕塑、星火長廊等,同時將平昌縣英烈紀念園、紅云臺戰斗遺址等分散地標串點成線,形成了集革命傳統教育、紅色文化教育、愛國主義教育、休閑旅游于一體的產業體系。
瀘州市對紅軍長征四渡赤水期間的武器、印章、標語、宣傳畫等300余件文物進行整理和影像制作,并挖掘出《香爐里的銀元》《種銅元》等31個廉潔故事,拍攝《一枚戒指》等微視頻,一段段感人至深的革命往事煥發新活力,引發當地干部群眾廣泛共鳴。
不僅如此,四川還注重用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厚植為政清廉、秉公用權的文化土壤,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涵養克己奉公、清廉自守的精神境界。
資陽市樂至縣紀委監委把清廉村居建設作為提高基層治理的重要抓手,打造“典型引廉、活動育廉、指尖督廉、公開亮廉”四廉模式,引領村民遵紀守法、崇尚廉潔、友愛互助,凝聚鄉村振興正能量。
遂寧市蓬溪縣深入挖掘本土紅色資源、書法之鄉文化資源、清官廉吏典型事跡以及優秀傳統家風文化,建成書苑、曠繼勛紀念館、蓬溪家風館等廉潔教育陣地,常態化開展理想信念和黨性黨風黨紀教育,引導黨員干部傳承黨的光榮傳統,弘揚優良家風。
創新形式 讓廉潔文化“飛入尋常百姓家”
繼去年首演成功后,近日,大型歷史題材話劇《蒼生為念》再登劇場,吸引逾1.6萬人次觀看。
該話劇以清代名臣丁寶楨擔任四川總督的10年為背景,展現其改革鹽政、整飭吏治、修繕都江堰等歷史功績。舞臺上,配合極具感染力的場景和音樂,演員們將主人公不畏強權、勇于擔當的精神品格表現得淋漓盡致。
這樣的廉潔文化精品力作,并非一枝獨秀。大型廉潔川劇《草鞋縣令》斬獲文華大獎后開啟全國巡演,先后登上7省市的藝術大舞臺;宜賓市打造的大型紅廉話劇《霧中燈塔》、情景雜技劇《兵工廠》等優秀劇目入選多個國家級展演,獲得多個省級獎項。
經過多年沉淀,四川廉潔文化建設已形成既富有巴蜀韻味,又兼具形式創新的時代表達。
內江市常態化開展“廉潔文化進鄉村”活動,舉辦廉潔書畫攝影作品巡展,發揮當地特色,創作廉潔木偶劇、清廉川劇等作品;樂山市夾江縣深入挖掘竹紙制作技藝、夾江年畫等非遺項目中蘊含的“廉潔因子”,通過展播非遺傳承人家風視頻、舉辦“送廉進萬家”畫年畫等活動,讓廉潔文化“飛入尋常百姓家”。
為適應傳播新趨勢,四川大力實施廉潔文化基地“數字化”工程,創新打造“云”上廉潔展廳,將全省廉潔文化基地以VR全景的形式搬到網上,讓廣大干部群眾足不出戶就可以沉浸式觀展。
與此同時,越來越多適應移動互聯網傳播形態的廉潔文化作品不斷涌現。今年3月,省紀委監委在“廉潔四川”公眾號上推出《撕開腐敗行為“隱身衣”》系列原創短劇,剖析新型腐敗、隱性腐敗的突出表現、嚴重危害,警醒廣大黨員干部敬畏知止。此外,該公眾號還開設短視頻賬號,推出數百部富有網感的短視頻,推動廉潔文化活起來、火起來。
聯動各方 激發內生動力實現共建共享
5月10日,“郵票里的家與國”主題展覽在天府家風館開展,1000余枚珍稀郵品編織成一幅跨越時空的家風圖譜,讓觀眾在方寸之間感受家風文化的世代傳承。據悉,展覽的郵票很大一部分是向市民征集而來。
在推進新時代廉潔文化建設過程中,四川注重全社會動員,由點及面、串珠成線,從黨政機關到各行各業,不斷激發廉潔文化內生動力,實現共建共享。
近期,省紀委監委牽頭,各級各單位正因地制宜開展富有特色、形式多樣的主題活動,讓廉潔文化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群眾。比如,全省政法系統舉行“廉動政能量”清廉故事演講活動,現場氣氛熱烈,選手們或激情澎湃,展現政法干警的堅定信念和豪邁氣概;或溫婉細膩,娓娓道來政法工作中的溫情與堅守。
與此同時,“廉課育新人”廉潔思政課大賽也在全省大中小學展開。四川幼兒師范高等??茖W校通過層層選拔,挑選出8個廉潔思政課作品進行賽課展示,近200名師生現場觀摩。涼山州冕寧縣25名優秀教師齊聚一堂,圍繞廉潔主題精心設計課程內容,通過生動有趣的講解、豐富多彩的互動和深入淺出的案例分析,將廉潔理念融入到思政課教學中。
此外,四川還堅持把家風建設作為厚植廉潔文化土壤的重要抓手,通過挖掘名人家風故事,選樹先進典型,打造“天府好家規”等主題品牌活動,將勤、廉、德、美內化于心、外化于行,進一步把家風建設作為砥礪品行的“磨刀石”。
攀枝花市聚焦重要崗位領導干部等關鍵對象開展形式多樣的家風廉潔教育,以“關鍵少數”帶動“絕大多數”。廣元市利州區從退休干部、“最美家庭”、教師中聘任12位家風宣講員,組建機關家風宣講隊,在諸多重要節點進行全區巡講。成都市錦江區聯動家校社企政等多元力量,開展接地氣、聚人氣、有生氣的家風主題活動,不斷激活優良家風生命力,營造崇廉尚德的良好社會氛圍。(記者:曾暉 夏芯)
訪談
如何讓歷屆活動出新出彩
——對話“510(我要廉)”活動組織者創作者參與者
四川省“510(我要廉)”廉潔文化宣傳月活動[以下簡稱“510(我要廉)”活動]已連續4年舉辦,吸引全省干部群眾廣泛參與。
組織者、創作者、參與者是如何將歷屆活動做得出新出彩的?近日,記者與活動組委會成員、省紀委監委宣傳部部長向軍,成都市郫都區紀委監委信息中心主任代坤原,自貢市委政法委干部程怡秦進行了對話。
組織者:要反映社會公眾的價值追求
記者:今年的“510(我要廉)”活動有什么特色?
向軍:本屆活動的主題是“清風暖巴蜀 廉潔護民心”,這是在深入貫徹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學習教育、持續深化整治群眾身邊不正之風和腐敗問題的背景下,確定的思路和理念——新時代廉潔文化建設,既要體現中國共產黨人克己奉公、崇廉拒腐、尚儉戒奢的價值理念,更要反映社會公眾對廉潔精神、廉潔規范、廉潔風尚的價值追求。遵循這一理念,我們在具體活動的謀劃上,更側重“守規矩、正風氣”主題的表達。
記者:4年來,“510(我要廉)”活動征集到廉潔文化作品上萬部,參與者覆蓋全省,為何廣大干部群眾的參與熱情很高?歷屆活動的舉辦,為新時代廉潔文化建設積累了哪些經驗?
向軍:首先得益于形式多樣的活動。從各種類型的作品征集評選到清廉主題的演講比賽等,體現了分類分層開展廉潔教育的理念。比如,活動中,細分行業領域開展各具特色的廉潔文化主題活動,逐步覆蓋了政法、高校、醫療、國企等重點行業領域;同時注重抓好新提拔干部、年輕干部、關鍵崗位干部廉潔教育,開展“青廉說”系列演講比賽、舉辦新提拔省管干部及家屬“家庭助廉”活動等。在活動開展過程中,各區域、部門乃至全社會行動起來,將廉潔理念融入方方面面,共同推動社會風氣向上向善。
創作者:優質作品要切中主題準確表達
記者:在每一屆“510(我要廉)”活動中,短視頻作品的競爭都很激烈,而成都市郫都區紀委監委的作品都有所斬獲,脫穎而出的秘訣是什么?
代坤原:從歷屆作品評選結果就能看出,創作最重要的是緊扣主題、準確表達。比如,去年的主題是“普規普紀”,我們圍繞六項紀律中的組織紀律這個點,結合基層黨組織換屆選舉創作了《朱副書記“轉正”記》,既提醒黨員干部遵規守紀,也讓干部群眾廣泛知曉、參與監督。
記者:作為一種廉潔文化的表達方式,短視頻越來越普遍,社會公眾期待也越來越高,如何保證持續輸出?
代坤原:一方面,隨著當前“大抓基層”的持續深入,縣鄉紀檢監察機構的辦案質效和監督質效顯著提升,來自基層的豐富辦案經驗以及監督成效,給予了我們源源不斷的靈感和動力;另一方面,成都規模最大的影視產業功能區就坐落在郫都區,這里還有多所影視類高等院校,場地、人才等為我們持續輸出高質量的短視頻作品提供了有力支撐。
參與者:在行動中感悟“廉潔”這份責任
記者:每一屆“510(我要廉)”活動,都鼓勵年輕干部走上講臺說清廉、談感悟。您認為“講”的意義是什么?
程怡秦:首先,我在整理講稿時,總是會問自己“有沒有做到嚴守底線、依法行權”,只有做到問心無愧,我才能自信地講出來。其次,我認為講出來的過程,不僅是分享自己的經歷和感悟,也是對未來的自己作出承諾——“記住你今天說過的話”。
記者:相信您也聽了不少別人講的故事,在“聽”與“講”之間,您感受到了社會風氣的哪些變化?
程怡秦:從這些故事中,我感受到崇尚廉潔的社會風尚正在形成,人們對公正、透明、誠信的追求正在成為整個社會的價值目標。作為一名年輕干部,我深感“廉潔”是一份責任,只有在前行的道路上以身作則,把清正廉潔作為底線要求,才能構建一個更加公平正義、和諧穩定的社會。(記者:夏芯)
編輯人員:趙華文